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国务院本月批复同意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为未来15年测绘地理产业的全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地理信息产业令人振奋的大事。地理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信息资源,而基础测绘更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次《规划纲要》的批复,将直接为测绘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遥感产业、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带来重大利好。哪些上市公司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部门在地理国情普查方面已累计投入约80亿元,农村土地确权投入约100亿元,数据城市建设投入约120亿元。今年一季度,地理信息产业保持较高增长率。传统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收益主要分布在哪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易欢欢就此做出了分析与解读。
易欢欢表示主要分四个方面,第一是基础平台,平台软件的构成。第二是主要相关的业务服务,在新的系统上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做不同的应用。第三是数据服务,围绕着具体的数据对外提供服务。第四是围绕其构建的其他应用。
有这样一个统计,地理信息相关上市公司大约是23家,去年营收合计150.1亿元,同比增长35.31%,净利润合计是16.87亿元,同比增长31.61%。现在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地理信息市场,这一方面可能给传统的中小地理信息产业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另外一方面加快了产业的体制增效,为加快地理信息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转型升级强大的外力,互联网带给这个行业哪些拓展空间呢?
易欢欢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年的地理信息应用的场景,主要由政府决策,辅助使用,未来通过跟互联网结合,可以把当年高大上的集中使用的这种指挥系统,变成每个人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的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第二,通过互联网,作为基础性的支撑功能,可以贯穿到所有行业运用里面进行使用,而且中间的图形、很多引擎可以用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中。因此这是用户的拓宽,用途的增加,是互联网对地理信息行业非常大的带动和积极影响。
目前无论是城镇化的建设,包括物流运输,还是地理国情的普查,包括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都给这个行业带来无限的机会。在地理信息资源的开拓和应用上也形成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新的产品模式和服务的模式,有地理信息产业智能硬件的开发,包括新型雷达技术等。那么整体的行业当中,哪些营业的模式,它们的收益会更高,哪些商业服务还是有待开发呢?
易欢欢认为,第一个是现在已经建成的,即软硬件的基础提供服务,这块盈利已经很明显,而且商业模式非常清晰。第二是给政府和企业提供这种软件项目和解决方案服务的这类项目,相对而言,它的营收帐款比较大一些,档期会比较长一点,但是总体的发展势头还不错。第三是互联网服务这块,还是免费的商业模式,还是一个服务期,但是未来的爆发性可能会比较大。
在快速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也当中,互联网企业纷纷介入其间,同时也发现了从事传统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包括测绘技术服务的一些企业,其实它们的效益非常一般,有的甚至出现了亏损,但是阿里巴巴,包括腾讯、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仍然积极进军地理信息产业,主要原因是什么?
易欢欢分析称,核心还是在于未来这个行业的空间,因为未来随着进一步的物联网的加入,它会从文字、图片,进入立体,进入立体之后地理信息产业再生中间产生的影响就会很大,这对于未来整个三维立体,之后更多维度、更多层次的净值的改变,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必须要重点布局和征战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许多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正在从测绘生产向服务转型。例如,四维图新的母公司中国四维正积极开展基于北斗导航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联网综合服务业务;北斗星通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实现了多个万量级应用。这样的服务转型会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
易欢欢说,相关的转型是很多公司当前业务的必由之路,因为无论从市场环境还是客户需求,他们已经不满足一个单独链条、单独层面,他们希望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转型是所有的上市公司未来的一个升级的方式和手段,而且在此升级之后,跟客户连接更加紧密并且给客户创造价值之后,他们会获得比较高的收益。
在上市公司方面,中海达拥有数据采集、数据提供和数据应用全产业链优势,并与百度合作,提供昆明、长沙和成都等城市的三维街景数据。华力创通在北斗导航芯片和车载终端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去年年报显示,卫星导航收入同比激增135%,此前与广东好帮手签订的1.8亿元北斗车载导航合同,预计上半年会有小量供货。易欢欢说,像这些发力互联网应用的公司,未来估值空间会有提升,走向互联网,往往估值要看几方面,一方面是它的业务不能单独的卖一套软硬件设施设备,未来走向也要卖服务和数据。从刚开始简单的集成服务走向未来给客户提供其他方面的指示方案,而且是有年度能够为之付费的,用户的规模和行业如果走向突破的话,这几个方面是影响这类公司估值提升的关键要素。